懷念的木偶劇

  我唸小學的時候,如果要票選知名度最高的人,有位仁兄具有和蔣公爭奪第一名寶座的實力,但是在教科書上卻絕對找不到他的大名,這位大人物到底是誰呢?他就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是也!

     布袋戲這種鄉土藝術長久以來一直是以野台戲的方式演出,傳播的效力有限,但是在民國五九、六十年前後,黃俊雄先生將布袋戲搬上電視螢幕,配合新式的聲光效果,造成一股電視布袋戲旋風,從南到北,風靡全台。

   當時我唸小學一二年級,由於教室不夠,所以一年級和二年級以上下午各半天班的方式輪流上課。記得節目是在中午時段播出,輪到上午班時,放學回家還來得及收看,但是輪到下午班時就看不到了,偏偏這時劇情正發展到精采處,實在吊盡我們的胃口。那時我們學校的校工在校園中有一棟木造宿舍,還記得我們這些布袋戲迷就圍在紗門前和校工一起看布袋戲,直到上課鐘響起才百般不捨地回去上課。

    除了史艷文外,劇中的其他角色也都是家喻戶曉,像是以「順我生、逆我亡」做開場白、總是躲在鏡子後的藏鏡人,搖著蒲扇、足智多謀的劉三,甘草人物的哈尾二齒等等。當時只要是有兩顆大門牙的同學絕對難逃會被冠上「二齒」的綽號,而藏鏡人後來甚至變成幕後黑手的同義詞,在報章上經常會看到「揪出幕後的藏鏡人」之類的句子,七十年代的小朋友大概就不知道這個典故了。

    對我這個台北眷村中的外省小孩來說,布袋戲除了娛樂之外,還有閩南語教學的功能,所以我在成長過程中雖然因為較少機會說閩南語,以致說得不輪轉,但是聽力卻還不差。

    趁著流行,有商人製作簡易的布袋戲玩偶出售,頭部和雙手是用塑膠製作,身體則是簡單的布料,應該是賺了一票。至於買不起的同學來說也有克難版的戲偶可玩,那就是用手帕的一角打個比較大的結,相鄰的兩個角打個小結,這樣也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除了本土的木偶劇,西方的電視木偶劇也讓我深深著迷。當時接連有幾齣木偶劇,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雷鳥神機隊」(Thunderbirds),以大比例的人偶配合科技感十足的模型道具,真是棒呆了,我到現在都還可以哼出這部影集的主題曲。

     雷鳥神機隊也曾以「神機雷鳥號」的譯名播出,故事背景是在2065年,一位富豪將南太平洋的私人小島改裝成秘密基地,成立國際救難隊,由他的五個兒子分別駕駛一種救難機具。

雷鳥一號是一個垂直起降的可變翼飛機,可以快速趕到救援地點。

雷鳥二號是一架圓鼓鼓的運輸機,它的肚子可以依任務的型態快速換裝不同的貨櫃。

雷鳥三號是一架太空船,用來擔任太空救難任務,順便也可以運補太空中的雷鳥五號。

雷鳥四號是個小潛艇,裝在貨櫃   中,由雷鳥二號載到救援地點後   放入海中。

雷鳥五號是一個太空站,用來接收   全球的救援訊號。

    在雷鳥五號上的小兒子最可憐,需要長時間獨自一人待在太空中,換做真實世界的年輕人,恐怕沒人會去做這份苦差事。

     當年迷雷鳥神機隊的小朋友現在都是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了,現在在市場上還是可以找到雷鳥神機隊的模型玩具,主要就是讓這批人得以重溫舊夢。此外在國外拍賣網站中,也看得到有許多人在賣雷鳥神機隊的相關物品。

     除了雷鳥神機隊外,印象中的木偶劇還包括「霹靂艇」(Stingray),它是一艘核動力的小型潛艇,要對抗深海中的壞人。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遇到狀況,陸地上的總部都會下降到地底藏起來。另外還有一部較早的木偶劇Captain Scarlet,中文名稱叫「超空人」,是講地球人和火星人對抗的故事,劇中有一個凌霄基地,是一個飛行在空中的機場,上面配備的戰鬥機叫天使機,是由女性飛行員駕駛(Airfix有出1/72模型)。

    後來與年紀稍長的友人曹瀛生聊到這一段時,才曉得這些木偶劇都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筆,這位蓋瑞安德森先生(Gerry Anderson)在一九六○及一九七○年代是相當知名的製作人,除了木偶劇之外,他後來也製作幾部有名的科幻電視影集,其中有一部就是我相當喜愛的「外太空1999年」(Space: 1999),原來是系出同門。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布袋戲和木偶劇剛好各自代表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的科技文化,我們剛好得以兼容並蓄,同時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想想也是蠻慶幸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懷念的空軍光復西村

消失的三張犁靶場

出國紀錄